教育部最新文件明确,2025年起硕士生学业奖学金将从8000元提升至10000元,涨幅达25%。这项政策调整让攻读研究生更具吸引力。除基础学业奖学金外,各培养单位还设有国家奖学金、校企合作专项资助等多种奖励机制。接下来,和小逻一起看看吧!
据最新政策进展,江西、广东等地已相继出台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调整细则。江西省教育厅文件显示,2025级新生将作为首批受益群体,自秋季入学起即可享受万元奖学金待遇。此次政策过渡期安排使本届录取研究生成为首批受惠对象。
(图片源于江西省财政厅官网)
(图片源于广东省财政厅官网)
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形成了“奖、助、贷、免、勤、补、减”七位一体的综合保障网络。
其中最为学生熟知的资助项目当属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三大支柱。
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作为基础性资助项目,实行全员覆盖机制,面向全体全日制在读研究生(固定薪酬者除外)。该资助计划设定最低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6000元,实行全程学业周期覆盖制度,资助款项通常采取分月发放模式,按10或12个月分期拨付至学生账户。
(图片源于《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作为面向全日制研究生的专项奖励计划,采取年度评审机制对优秀学子进行激励。根据现行规定,该奖项每年面向全体在籍研究生开放申请,经严格选拔后获奖者可获得2万元/年的奖励金。
(图片源于《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值得关注的是,教育部最新政策已对该奖项名额作出重大调整:自2024年度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授予规模将从原有的3.5万个提升至7万个,实现翻倍增长。这一政策调整显著扩大了获奖覆盖面,为研究生群体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
(图片源于《关于调整高等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
学业奖学金
学业奖学金是研究生阶段覆盖面较广的资助项目,通常以学业表现、科研创新成果、竞赛获奖情况和社会实践参与度等作为核心评估指标,这也是教育部近期调整的奖学金政策中重点扩大支持力度的类别。需要说明的是,各院校及学科方向会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其覆盖比例、奖励额度以及考核细则。在此背景下,能够实现全员覆盖的院校在资源分配上更具优势,这类培养单位往往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发展支持体系。
(图片源于《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中南大学
根据《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中南大学针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奖学金实行全员覆盖政策。具体标准如下:对于新生群体,通过推荐免试方式入学的学生首年可享受1万元奖学金,而通过全国统考录取的研究生新生则可获得8000元资助。在学业进阶阶段,二、三年级硕士生的奖学金实施分级管理制度:一等奖金额度1.2万元,覆盖30%在读生;二等奖励8000元,惠及60%学生群体;三等5000元奖学金则面向10%的在校研究生。
(图片源于中南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南京大学
根据《南京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实施暂行办法》,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实施全员覆盖制度,采用阶梯式评选标准设置三个奖励层级:最高等级奖金1.2万元/1万元,中间层级8000元,基础等级6000元。该体系分年级实施差异化管理,新生年度(一年级)的获奖比例为20%、50%、30%对应三个等级;进入培养中后期(二、三年级),奖学金比例调整为20%、60%、20%的配置模式,通过动态调整强化培养过程的激励效应。
(图片源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武汉大学
根据《武汉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实施全员覆盖制度。
(图片源于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哈尔滨工业大学
根据学校《2024年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实施办法》,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业奖学金也实施全员覆盖政策,分设三个等级:特等奖22000元(20%)、一等奖12000元(20%)、二等奖6000元(60%)。
(图片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改革方案中明确表示,博士生、学术学位硕士生以及专业学位硕士生学业奖学金覆盖比例100%。
(图片源于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教育部最新奖助政策动向及高校实践表明,国家与高校协同发力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切实缓解学生经济压力。部分院校更提供高额全员覆盖奖学金,本文整理难免疏漏,欢迎读者在评论区补充更多案例。
原创文章,作者:逻科斯考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ksedu.com/postgraduate-entrance-examination-information/20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