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师计划” 全称为 “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是教育部 2004 年启动的一个专项计划,旨在鼓励和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服务农村教育事业,为县镇及以下农村学校培养具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骨干教师,提高农村教师学历水平和整体素质。以下是该计划的相关内容:
报名条件:
政治思想素质好,热爱教育工作。
应届普通本科毕业生,且毕业时获得学士学位。
志愿到县镇及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具备教师资格条件。
本科所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历史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音乐学、美术学、体育教育等相关专业。同等条件下,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优先,参加过一学期实习支教的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优先。
招生计划:
招生人数:“硕师计划” 研究生推免名额由教育部另文下达各大高校,计划单列,不得挪用。每个学校的招生数额大概在一百人以内,各个院校的具体招生名额可在各大院校的官网查询,公布时间为 9 月上旬。
推荐学校:只有能够开展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的高等学校,以及经教育部批准开展 “硕师计划” 专项推荐免试工作的高等学校,其就读的学生才有被推荐为硕师计划考生的可能。目前具有推荐硕师计划资格的学校有 31 所。
培养学校:培养学校即硕师计划学生考上以后就读的学校。每一所推荐学校都对应有 1 至 5 所培养学校。考生只能填报相对应的培养学校。推荐学校与培养学校的对应情况可在相关院校官网查询。
县镇及以下农村学校名单:农村学校是被录取的学生前三年教书的地方。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布,可在报考院校研究生院官网或者省级教育部门官网上查询,一般为 9 月中旬公布。
待遇、学费与补助:
待遇:“硕师计划” 研究生到农村学校报到后,在三年服务期内,按照在职教师相关政策待遇执行。其中聘为特岗教师的 “硕师计划” 研究生,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三年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其他津贴补贴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三年服务期满后与当地教育部门续签教师聘用合同的 “硕师计划” 研究生,脱产学习一年的相关待遇,按照在职教师脱产学习的具体规定执行。
学费:“硕师计划” 研究生学费总额与相同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费总额相同,并分两次交齐,第一次为入学报到时,一次性交齐三年学费,第二次为第四年返校集中学习时,交第四年学费。
补助:“硕师计划” 研究生前三年任教期间不享受助学金,第四年返校集中学习时,如与原单位解聘且将档案及工资关系调入学校,则第四年享受助学金,标准与相同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同。
选拔时间及程序:
申请:学生持本人身份证和学生证,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到指定部门领取并填写《“硕师计划” 研究生登记表》。填表时注意只能填报指定的培养学校,填写登记表则表明本人志愿到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县及以下农村学校任教。
学校推荐:推荐学校在资格审查的基础上,对学生历年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特长等方面进行考查,并考虑农村学校对学生所学专业的要求,在限定的名额内择优推荐。被推荐的学生名单在本校网站和公众场所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为 7 天。未经过公示的学生,推荐结果无效。
网上报名及现场确认:经学校推荐并被省级招办确认的 “硕师计划” 研究生进行网上报名,具体时间以当年教育部通知为准,一般为 10 月中下旬。之后在规定时间内到省级招办指定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
签约和录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用人学校与 “硕师计划” 研究生的供需见面会,按照正式教师或特岗教师录用程序进行考核和面试,签订《教师聘用合同》。培养学校对推荐签约的学生进行复试(含面试),确定录取名单,并在《“硕师计划” 研究生登记表》培养学校意见栏内签署录取意见。若未被签约录取的,可于规定时间内重新填报统考志愿。
任教及培养:
到农村学校任教:被录取的 “硕师计划” 研究生于当年 8 月份前按有关规定到农村学校办理报到手续,将户籍及人事档案等落在任教学校所在县。《“硕师计划” 研究生登记表》放入人事档案。任教的 3 年,边工作、边学习,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寒暑假集中面授等方式学习研究生基础课程。
到培养学校学习:“硕师计划” 研究生于第四年到培养学校报到,脱产集中 1 年学习核心课程,并完成教育学硕士论文答辩,才能获得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学生报到时需持《“硕师计划” 研究生登记表》,在登记表中要由任教学校签署任教满 3 学年、年度考核合格的考核意见。任教不满 3 年或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入学资格。
需要注意的是,“硕师计划” 的具体实施细节可能会因地区、学校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建议关注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通知及要求,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原创文章,作者:逻科斯考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ksedu.com/guidelines-for-postgraduate-entrance-examination/15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