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招生办 – 逻科斯考研 https://www.lksedu.com 让平凡人发光 Tue, 09 Jul 2024 05:31:43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5.9 https://www.lksedu.com/wp-content/uploads/2024/04/cropped-2024041303210588-scaled-1-32x32.jpg 浙江招生办 – 逻科斯考研 https://www.lksedu.com 32 32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east-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zhejiang-province/4314.html Thu, 04 Jul 2024 05:34:59 +0000 http://www.lksedu.com/?p=4314 创建时间: 1966年 隶属于: 机构地址: 浙江杭州市保俶北路36号 官方网址: http://www.sio.org.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www.sio.org.cn/sss.html 联系方式: 0571-81963017 电子邮箱: yzb@sio.org.cn 组织属性: 科研机构 所在地区: A区 专业类别: 理工类 校徽:

 

机构概况: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创建于1966年,是一座学科齐全、科技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的综合型公益性海洋研究机构,隶属于自然资源部。主要从事中国海、大洋和极地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与资源探测、勘查的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海洋二所建有自然资源部系统内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三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与浙江省共建有浙江省海洋科学院。此外,二所还建有海洋检测中心、海洋标准物质中心等技术服务机构和技术支撑体系,在浙江临安建有科技研发基地。
全所现有在职职工4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浙江省特级专家4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7人,形成了一支院士领衔,杰青、优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国家级人才领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并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所现有海底科学与深海勘测技术、海洋动力过程与数值模拟技术、卫星海洋学与海洋遥感、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工程海洋学5个重大研究领域和19个重点研究方向,基本形成了适应国家需求和立足海洋科技发展前沿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科研群体。
海洋二所在浙江舟山长峙岛建有具备服务深海大洋勘探开发能力的装备研发基地。海洋二所共建有一条4500吨级的海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10,该船满足深海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研究需求,于2014年3月入列国家海洋调查船队。同时,由海洋二所配建的“大洋号”大洋综合资源调查船于2019年12月入列,该船隶属于中国大洋协会,是一艘集多学科、多功能、多技术手段为一体的新一代大洋综合资源调查船,将以二所舟山基地作为母港,由海洋二所运营。
海洋二所目前拥有国家级海洋工程勘察甲级证书、海洋工程设计甲级证书和海洋测绘甲级证书等资质,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的资质认定和国际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15标准认证,主编出版海洋综合性国内学术核心期刊《海洋学研究》。
海洋二所将不断增强学术创新能力,加强科技研究水平,努力打造成为国家重大需求的科技智库和海洋领军人才的成长摇篮,为国家的海洋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east-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zhejiang-province/4304.html Thu, 04 Jul 2024 05:33:22 +0000 http://www.lksedu.com/?p=4304 创建时间: 1928年 隶属于: 浙江省 学校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218号 官方网址: https://www.caa.edu.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s://grs.caa.edu.cn/ 联系方式: 0571-87164629 电子邮箱: yzb@caa.edu.cn 组织属性: 高等院校 所在地区: A区 高校类别: 双一流 专业类别: 艺术类 校徽:

 

学校概况:

西湖涌金,清波粼粼,象山叠翠,白鹭点点。

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国立艺术院。1928年,时任大学院长的蔡元培先生择址杭州西子湖畔,创立了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揭开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篇章。作为国内学科最完备、规模最齐整的第一所国立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美术学院在九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中,数迁其址,几易其名,从国立艺术院、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到中国美术学院。这个过程中,始终交叠着两条明晰的学术脉络,一条是以首任校长林风眠为代表的“中西融合”的思想,一条是以潘天寿为代表的“传统出新”的思想,他们以学术为公器,互相砥砺,并行不悖,营造了利于艺术锐意出新、人文健康发展的宽松环境,成为这所学校最为重要的传统和特征。

中国美术学院作为研究教学型大学,始终站在时代艺术的前沿,以饱含振兴民族艺术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秉承“行健、居敬、会通、履远”的校训,倡导“多元互动 和而不同”的学术思想,营造“品学通 艺理通 古今通 中外通”的人才培养环境,围绕“建设以东方学为特征的世界一流美术学学科,创立以艺术创造为内核、社会美育为担当的新人文教育体系”两大核心任务,更新校园,传承理念,拓展学科,重组院系,形成“五学科十+学院”的格局,建立以“劳作上手、读书养心”和“人民之心、美美与共”的实践教学体系,弘扬哲匠精神、构筑大学望境,培养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德艺双馨优秀人才。

中国美术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成绩均位列全国艺术类院校首位:学校和美术学学科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美术学、设计学获得A+评级(排名全国并列第一),艺术学理论获A-评级,戏剧与影视学获B+评级;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成绩优异、稳中有进;在“双万”建设中, 28个本科招生专业中的26个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设有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三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作为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单位,校园占地1230余亩,地跨杭、沪两市,拥有南山、象山、张江、良渚四大校区,2003年建成的南山校区成就了水墨美院的现代演绎,2007年投入使用的象山校区则孕生了艺术家园的望境塑造,2021年良渚校区启用。独具匠心的校园成为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名片。现有在校学生10000余人,教职工约千人。

勇攀艺术高峰,勇担时代使命。中国美术学院将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成为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和教学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的嘱托为指引,高扬“中国艺术的先锋之旅,美术教育的核心现场,学院精神的时代宣言”,持续推进世界一流美术学院发展,在世界艺术的大格局中弘扬中国精神,筑就新时代文艺和学术高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校园风光: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east-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zhejiang-province/4300.html Thu, 04 Jul 2024 05:31:10 +0000 http://www.lksedu.com/?p=4300 创建时间: 1912年 隶属于: 机构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官西路1219号 官方网址: http://www.nimte.ac.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graduate.nimte.ac.cn/ 联系方式: 0574-87911122 电子邮箱: angli@nimte.ac.cn 组织属性: 科研机构 所在地区: A区 专业类别: 理工类 校徽:

 

机构概况:

为加快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中国科学院作为科技国家队的支撑引领作用,中国科学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宁波市人民政府三方领导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于2004年4月20日共同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协议书。由此,实现了浙江省内中科院系统研究所“零”的突破,拉开了宁波材料所建设的序幕。

创立以来,宁波材料所紧密结合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需求,围绕“材料研究”,先后布局了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新能源与生物医学工程4大领域。经过十几年努力,逐渐形成了材料应用链、科研技术链、人才培养引进链相辅相成、“三链融通”的科学布局,成为新材料及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和技术提供者。

宁波材料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提出的“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主动对接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在磁性功能材料与器件、涉海极端环境使役材料、高性能纤维与结构-功能复合材料等科研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为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了重大支撑。至2022年12月底,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近6100项,累计发表论文近9200篇。荣获国家和省级科技奖励2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省级科技奖励20项。累计申请专利近5900件,授权专利近3200件,连续七年入选全国研究机构专利十强,专利授权量在全国科研机构排名前五,2022年荣获中国专利奖银奖。2019年成为浙江省首家通过《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认证的科研机构。

宁波材料所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和措施,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400多人,培养了一批青年科技人才,组建了一支创新能力强、能承担高集成度研发活动的创新团队。目前全所员工1000多人,其中院士6人、杰青7人。截止2022年12月获得各类人才计划支持1050人次,其中省部级及以上600人次,2020年获批“科技部海外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浙江省首家)。拥有10个研究生学位授予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在学研究生2250多人。

建立了公共测试、专业研发、工程化、先进制造等四大类支撑平台,拥有近10亿元的先进科研装备;建成中科院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稀土永磁材料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各类平台40个。

与企业开展了多元合作,创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初步打通成果转化通道。目前,与国内1500多家企业和全球250多个知名机构开展了广泛合作,实现了大尺寸单晶金刚石、非晶软磁带材、神经康复机器人、弹性电子传感及其器件、智能全向移动机器人、石墨烯基重防腐涂料等1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并成功入选2017年国家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获评2021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面向未来,宁波材料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院党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构建学科方向明晰的“前瞻基础-工程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创新链,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重大科技任务攻关能力、高水平科技转移转化能力,努力建设具有一流人才队伍、一流学科方向、一流政策环境、一流成果产出、一流科研创新平台、一流自我发展能力的新型科研机构,努力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中国计量大学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east-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zhejiang-province/4291.html Thu, 04 Jul 2024 05:28:50 +0000 http://www.lksedu.com/?p=4291 创建时间: 1978年 隶属于: 浙江省 学校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258号 官方网址: https://www.cjlu.edu.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yjszs.cjlu.edu.cn/index.htm 联系方式: 0571-86914435;0571-87676168 电子邮箱: yjsy@cjlu.edu.cn 组织属性: 高等院校 所在地区: A区 高校类别: 双非院校 专业类别: 理工类 校徽:

 

学校概况:

中国计量大学是一所以计量、标准、质量、市场监管和检验检疫为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学校前身是1978年由国家计量总局创建的杭州计量学校,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中国计量学院,2016年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2019年成为浙江省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共建大学和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202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学校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成功获批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设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浙江省一流学科9个,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8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24个,省级优势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1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7门;浙江省一流课程145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省级联合培养基地7个。

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中心),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1.8万余人,研究生5100余人,留学生近500人。现有专任教师近15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近1200人。有共享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0余人次,省部级人才80余人次。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8个。获全球首届唯一的“ISO标准化高等教育奖”,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43项。

学校现有国家质检中心、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40余个,高水平研究院35个。作为主要单位参与“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培育建设工作。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励百余项。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2022年度浙江省院士工作站。

学校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浙江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综合试点高校”。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稳居全省重点建设高校前五位。学生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特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数学建模竞赛连续多年排序全国前列、浙江第一。学校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原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千秋计量》,获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建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计量法治研究基地、ISO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杭州)、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等高水平行业人才培养基地,面向行业机构开展计量、标准、质量专业人才培训,学员累计达4万余人。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深入对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其直属单位、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积极承担国家计量战略咨询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宁夏市场监督管理厅等开展战略合作。建有地方研究院11个、地方技术转移机构21个、产业技术联盟30个,入选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百强高校(浙江第三)。作为牵头单位,联合13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

学校持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5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举办2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和1个硕士教育项目。建有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学孔子学院、浙江—捷克布拉格丝路学院、浙江—捷克人文交流中心、中东欧研究院。牵头成立全球首个“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118所高校加盟,并建立“一带一路”学院。

面向新百年新征程,中国计量大学坚持以2004年习近平同志视察我校时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精思国计、细量民生”校训精神,踔厉奋发、笃行致远,朝着全面建成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不懈奋斗。

校园风光: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east-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zhejiang-province/4287.html Thu, 04 Jul 2024 05:26:48 +0000 http://www.lksedu.com/?p=4287 创建时间: 1912年 隶属于: 机构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文一西路1000号 官方网址: http://www.zjdx.gov.cn/ 研究生院网址: 联系方式: 0571-89085607 电子邮箱: zjdxyzb@tom.com 组织属性: 科研机构 所在地区: A区 专业类别: 综合类 校徽:

 

机构概况: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是省委培训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干部的学校,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省委省政府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为中共浙江省委直属事业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创建于1949年9月,现校园(余杭区文一西路1000号)于2005年12月由习近平同志亲自奠基,2008年8月正式启用。学校内设28个机构和机关党委,在职教职工38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70余人,高级职称107人,二级教授6人;国家和省级各类人才60余人,其中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省“万人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省“151”人才32人,省“五个一批”人才16人。

近年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牢牢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突出“教育是天”导向,精心研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1+6+X”课程体系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总体解读+十二个专题+新党章”课堂体系,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年均培训学员2.5万余人。科研咨政建设成效显著,国家课题立项数有四年居省级党校第一,目前在研国家课题30余项、省部级以上课题100余项,科研生产能力位居全国省级党校第二,入选全省5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积极完成省委交办的“八八战略”实施综合评估等重大任务,推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共同富裕看浙江》《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高质量发展的浙江探索》等系列专著,学报《治理研究》入选CSSCI来源期刊。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省级一流学科,居全国省级党校第一。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突出政治立校、改革强校、质量兴校、从严治校,放大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新优势,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化红色学府示范党校,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机构风光: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east-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zhejiang-province/4275.html Thu, 04 Jul 2024 05:25:36 +0000 http://www.lksedu.com/?p=4275 创建时间: 1953年 隶属于: 浙江省 学校地址: 滨文校区: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富春校区: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百川街260号 官方网址: https://www.zcmu.edu.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yjsgl.zcmu.edu.cn 联系方式: 0571-86633077;0571-86613539 电子邮箱: 组织属性: 高等院校 所在地区: A区 高校类别: 双非院校 专业类别: 医药类 校徽:

 

学校概况:

浙江中医药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高校。

学校始创于1953年6月,时名为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6月成立浙江中医学院,校址位于杭州市庆春街原浙江大学旧址;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3月整体迁至杭州市滨江高教园区办学;2006年2月更名为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9月富春校区(滨江学院迁建工程)投入使用,开启两校区办学模式。学校占地千亩,总建筑面积逾47万平方米。

学校下设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杭州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创新创业学院等,举办1所独立学院(滨江学院)。拥有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附属杭州市中医院。

学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中医药研究生、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院校。学校现有博士学位点覆盖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覆盖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技术、护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包括中医博士与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中药学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药学硕士9个专业学位类别。建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含独立学院),其中硕博士研究生4700余人、学历留学生800余人。

学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自主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名中医、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现有在职教职工(校本部)1460余人, 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8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一批专家学者。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开设了中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中药学、药学等医类及相关本科专业34个,其中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公共事业管理、中医骨伤科学、预防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等11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中医学、临床医学、中药学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建有国家中医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一批省部级以上教学平台。2001年获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优秀,2008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

学校全力推进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在浙江省属高校中首批获得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学、中药学入选浙江省第二批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获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建设项目A类3个、B类6个。学校建有血液病、免疫风湿病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国家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同创新中心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0个、浙江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浙江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2个、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6个,以及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载体5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1项。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Clinical Complementary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简称CCMP)《浙江临床医学》3种学术期刊,CCMP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

学校发挥中医中药特色优势,积极推进社会服务与对外合作交流。先后与省内外10余个市(县、区)开展战略合作,共建地方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专家工作站等校地合作平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2022年12月30日,由我校和金华市政府共建的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浙中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先后与省国贸集团等百余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中医药创新发展联合体、实验室、博士工作站等产学研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传承创新。先后与美国、英国、捷克、日本等4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140多个教育、科研、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南非西开普大学建立孔子学院,在突尼斯建有一所海外分校,在罗马尼亚、以色列、白俄罗斯、新西兰建有海外中医药中心,建有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学校是首批获得港澳台地区招生权、首批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建有浙江省来华留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基地,招收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境)外学生。

进入新发展阶段,学校将秉承“求本远志”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理念,倡导“求真、求实”的校风,弘扬“大医精诚、锐意创新”的精神,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守正创新的一流中医药大学。

校园风光: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浙江音乐学院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east-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zhejiang-province/4262.html Thu, 04 Jul 2024 05:23:21 +0000 http://www.lksedu.com/?p=4262 创建时间: 2016年 隶属于: 学校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浙音路1号 官方网址: http://www.zjcm.edu.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s://www.zjcm.edu.cn/xywz/zsjy/zsw/index.html 联系方式: 0571-89808000;0571-89808000;0571-89808076 电子邮箱: yjszs@zjcm.edu.cn 组织属性: 高等院校 所在地区: A区 高校类别: 双非院校 专业类别: 艺术类 校徽:

 

学校概况:

浙江音乐学院是教育部于2016年3月1日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文化和旅游部实施共建。

学校坐落于杭州市西湖区之江板块,校园环境优美,设施一流。校园占地面积602亩,校舍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拥有大剧院1座、音乐厅3座、剧场3个、演播厅2个、排练厅104间、琴房935间、录音棚8间以及图书馆等教学辅助和艺术实践场馆。

学校设有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等3个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等2个学科被列为省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其中音乐与舞蹈学为A类计划。拥有音乐与舞蹈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表演、艺术与科技等8个专业,其中:音乐学、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学、表演等5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余3个专业均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设立作曲与指挥系、音乐学系、音乐教育学院、钢琴系、声乐歌剧系、国乐系、管弦系、流行音乐系、舞蹈学院、戏剧系、音乐工程系、人文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和附属音乐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叔同学院。设有数字音乐智能处理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数字音乐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文艺创研中心等省部级科研机构和高等音乐教育研究所、戏剧学研究所、音乐学研究所、舞蹈学研究所、艺术与文化管理高等研究院、音乐文化研究院等校级科研平台,以及乐队学院、民族乐队学院、歌剧学院、室内乐学院和合唱学院5个新型表演学科教学平台。建有室内管弦乐团、民族室内乐团、交响乐团、国乐团、合唱团等高水平艺术实践团体,设有《音乐文化研究》学刊编辑部。学校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皇家北方音乐学院、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罗兰大学、意大利米兰音乐学院等多所国际著名院校签订校际战略合作协议,并作为主席单位成立了“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院校联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具有参照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单独招生资格,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本科生2819人,研究生652人。现有教职工637人,其中专任教师424人。

作为一所现代化的音乐艺术大学,浙江音乐学院秉承李叔同先生倡导的“学堂乐歌”精神,以“事必尽善”为校训,以“弘毅尚德、博约精艺”为价值理念,以“高水平一流音乐学院”为目标,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办学,培养基础厚实、技艺精湛、特色鲜明、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人才,努力为国家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贡献。

校园风光: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浙江万里学院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east-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zhejiang-province/4253.html Thu, 04 Jul 2024 05:17:38 +0000 http://www.lksedu.com/?p=4253 创建时间: 1950年 隶属于: 浙江省 学校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高教园区(南区)钱湖南路8号 官方网址: http://www.zwu.edu.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zsw.zwu.edu.cn/yjszsw/ 联系方式: 0574-88222065 电子邮箱: yzb@zwu.edu.cn 组织属性: 高等院校 所在地区: A区 高校类别: 双非院校 专业类别: 理工类 校徽:

 

学校概况 :

浙江万里学院由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举办,是一所具有72年办学历史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公办高校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新型高校,被教育专家誉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范例性实践”。

2004年,与英国诺丁汉大学联合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2005年,以优良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并成为试点单位联盟理事长单位;2015年,成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2017年,成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在德国汉堡设立浙江万里学院海外校区;202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地处宁波,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设钱湖、回龙、宁海、高新、海外等校区。校园风景优美,教学设施完善,获省级“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绿色学校”“治安安全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创新办学20多年来,学校已经成为一所文、经、管、理、工、农、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大学。现有商学院、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法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外语学院、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华美生命健康学院、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国际学院、中德设计与传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54个招生专业,国际商务、生物与医药、工程管理3个学位点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万多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现有教职工1400余名,拥有高级职称教师近600名,包括中科院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获得者、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151”人才、省高校教学名师、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学校拥有国家教学团队、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团队、省高校创新团队、省级科技特派员团队、省级教学团队等。

学校拥有省重中之重学科、一流学科、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实验室等75个省级平台;拥有省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2门课程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7门课程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近两年,在浙江省分层分类评价多科性教学为主型高校中位居前列。获得省市级教学成果奖101项,其中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主持)。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等54个平台项目。

建有生物工程省A类一流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省B类一流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法学、新闻传播学、设计学等8个市重点学科。强化学科特色化发展,拥有生物与医药、工程管理、国际商务等3个学位点,建立了一批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为代表的科研创新平台,形成了一批以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为代表的行业应用成果,2018年、2020年两度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

校政企协同,产科教融合。学校成立宁波市跨境电子商务学院、宁波知识产权学院等11个行业特色学院,其中获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宁波市级行业特色学院3个;获批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5个,旨在为行业培养各类专门人才,并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实现对行业的有力支撑,从而引领区域产业发展。

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拥有全国首家“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基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首届理事单位”“教育部首批创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和“浙江省创业型大学试点高校”,在2019年创业时代网“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排行榜”500强中位列第28名。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调查数据公布,我校学生毕业三年后创业率达到8.21%,居全省前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的综合素质满意度平均分92.79,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

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营造浓厚国际化氛围。近年来,学校相继成立“捷克语言文化交流中心”、“丝绸之路商学院联盟”、“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创新平台”、“一带一路语言学院”。与美国、英国、日本等30余个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的80余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辟交换生、海外学习、2+2双学位、本硕连读等各种类型的学生国际交流学习项目。每年近400余位学生分赴合作院校进行学习交流,拓展了国际视野,提升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内涵式发展,社会声誉日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浙江电视台、宁波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浙江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万里学院的报道达3000余次。

学校坚守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服务型的办学追求、创业型的办学特色、国际化的办学特征,恪守“以生为本、以师立校、面向市场、国际接轨”的办学理念,弘扬“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的大学精神和“自强不息、恒志笃行”的校训传统,充分发挥体制机制的创新优势,以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为目标,着力形成以产科教融合、校政企协同、国际化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四轮驱动”的办学格局。

校园风光: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east-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zhejiang-province/4242.html Thu, 04 Jul 2024 05:09:59 +0000 http://www.lksedu.com/?p=4242 创建时间: 1956年 隶属于: 浙江省 学校地址: 浙江省金华市迎宾大道688号 官方网址: http://www.zjnu.edu.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yjsb.zjnu.edu.cn/ 联系方式: 0579-82283026 电子邮箱: 组织属性: 高等院校 所在地区: A区 高校类别: 双非院校 专业类别: 综合类 校徽:

 

学校概况:

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前身是杭州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立,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和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2015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20年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学校拥有金华校区(校本部)、杭州萧山校区、杭州西湖校区、兰溪校区等4个校区,24个学院(含独立学院),拥有金华市中医医院等附属医院。

浙江师范大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质量、提升特色、提升效益”为主线,秉承“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校训精神,弘扬“务实、求实、扎实”育人传统,实施“特色化、国际化、区域化、协同化”发展战略,主动服务浙江教师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举措,努力建设特色浙师、和谐浙师、美丽浙师、活力浙师、幸福浙师,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办学概况(数据截至2023年3月)

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自建校以来向社会输送了30余万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其中有21万奋战在教育系统,近一半浙江省在职特级教师和省一级重点中学校长毕业于我校。学校本科教学业绩考核、毕业生对母校总体满意度稳居浙江省本科院校前列,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近29000人(含独立学院),研究生9500余人(其中非全日制研究生1399人),留学生3000余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4万余人。

学科门类齐全,有7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数学、化学、工程学、材料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动植物学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个学科列入浙江省一流学科。拥有国家级课程28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师资结构合理,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欧洲科学院院士5名、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青年长江学者2人,海外高层次人才1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6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3人。

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34项、全国教科规划优秀成果奖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拥有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43个,包括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各1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哲社培育实验室1个、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2个、省新型高校智库1个。共建附属学校47所。学校立足浙中,深化与金华战略合作,积极助推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和人才强省建设。

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推进,学校与5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所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系,与70余所国(境)外大学开展了100余个校际学生交流学习项目,入选“浙江省十佳对外合作单位”、“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首批建设单位和首批省级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学校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商务部“中国基础教育援外研修基地”,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在海外建有5所孔子学院、1个独立孔子课堂和1个中文教育中心,获批成立教育部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非洲基地、浙江省孔子学院师资选拔培训中心。是全国唯一6次获评全球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的地方高校。

校园风光: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east-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zhejiang-province/4233.html Thu, 04 Jul 2024 05:07:47 +0000 http://www.lksedu.com/?p=4233 创建时间: 1958年 隶属于: 浙江省 学校地址: 东湖校区: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衣锦校区: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衣锦街252号 官方网址: https://www.zafu.edu.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yjszs.zafu.edu.cn/ 联系方式: 0571-63732700;0571-63743970 电子邮箱: yjsb@zjfc.edu.cn 组织属性: 高等院校 所在地区: A区 高校类别: 双非院校 专业类别: 农林类 校徽:

 

学校概况:

浙江农林大学位于杭州市、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西端,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称天目林学院,1966年改名为浙江林学院,2010年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农林、生物、环境学科为特色,涵盖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建立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和学位授权体系。

学校现有东湖、衣锦、诸暨3个校区,占地面积34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超6亿元。学校设有20个学院(部),包括1个独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本部设7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新工科项目2个,国家新农科项目5个,国家新文科项目1个,国家卓越农林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1个,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国际认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优势专业7个,省级特色(含新兴特色)专业9个。现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1个,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3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9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7个,重点培育学科3个。拥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16个。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111计划”引智基地等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省部级创新平台50个。

学校面向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7189人、研究生4609人、留学生611人,教职工2188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共享院士6人、浙江省特级专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4人、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6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3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杰出教师1人、省“万人计划”14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和第一层次20人,省级创新团队17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2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7人。

近年来,学校获得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9项。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89门,省级精品课程4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30门,省级虚拟仿真项目40门;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2900余项,其中,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全国金奖1项、银奖3项。学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银奖2项,国家级铜奖3项。高质量承办浙江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省级金奖7项。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专项赛优秀高校集体。获省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金奖4项、银奖11项、铜奖8项,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涌现出“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批优秀学生典型。承办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三等奖2项。

学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3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先后与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江苏、安徽、贵州、四川、新疆等省的50多个县市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推广与社会服务,被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获批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干果科技特派员团队被中宣部列为“最美科技人员”。学校连续3次被评为浙江省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获结对帮扶考评优秀单位,连续14次被评为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先进派出单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澳大利亚等27个国家(地区)的10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科学研究等活动,与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赫尔辛基大学等世界名校联合培养人才。学校获批多个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项目,年度可选派50余名师生公派留学,前往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农业大学、波兰华沙生命科学大学等专业领域国际知名科研院所交流访问或攻读学位。学校国际化氛围浓厚,国际影响力逐步提高。

学校重视生态文化建设,全面实施“生态育人 育生态人”工程,“两园(校园、植物园)合一”的现代化生态校园被誉为“浙江省高校校园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一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被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立足新时代,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求真、敬业”的校训,弘扬“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聚焦“双一流”目标,激发创造性张力,努力向着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生态性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校园风光:

]]>